从喻氏通谱编修实践窥管族谱体例
在修谱热潮中,经常听到“合符族谱体例与不合符族谱体例”的评论。然这种评论,对一部著作而言,“合符体例”者,其书就可面世,反之就被打入冷宫,永世不得翻身。足见体例对一部著作的重要。为此,余常思索,倾心查考,刻意对族谱体例作认真探究和稽考,现从喻氏通谱编修实践,略陈族谱体例。
要探讨族谱体例,得先弄清体例的內涵与实质。古人和前人对体例是有详尽的论述:第一,指著作的凡例和体裁,如《辞海》讲:体例实指“著作的体裁、凡例。《魏书 崔浩传》云:‘太祖诏尚书郎邓渊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清代桐城史学家姚仲实在《史学研究法》一书中说:“史之为法大端有二:一曰体(指体裁—引者):二曰例(指类例—引者)。必明乎体,乃能辨类,必审乎例,乃能属辞,二者如鸟有两翼,车有两轮,未可缺一也”。第二,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如《宋书 傅隆传》: “汉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清恽敬《答来卿书》:“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有不可胜求者,略举数篇,以为体例。”王鹏运《疆邮词序》:“拙集既用《味梨集》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拟《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 ‘第二’等字,似较大方。第三,指“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如《晋书 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滯,亦未易故也”。第四,指“陈规;惯例”。如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云:“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元马致远在《陈抟高卧 第三折》道:“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郭沫若在《今昔集 论儒家的发生》中讲:“正考父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如前所述,愚以为体例是该著作的作者,为达编写目的而制定的编写法则、编写纲领、编写手法,具体包含凡例、纲目、体裁为主的三方面内容,不仅如此,还应包括评论、注释、索引等,如是构成该著述的整体编写体式。也指古文的“起承转合”、公文的“等因奉此”、论文的“论点、论证、论据、结论”等形式。简言之,体例是指著作或文章的编写整体形式。
就现实族谱而言,到目前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新体例,虽然旧族谱,浮光掠影提到欧苏谱式,然具体内容和形式仍然模糊。所以,现今所撰的新族谱,由于断限各别,区域各异,故在编纲立目上,没有考虑到该谱的整体性,不但随意性大,而且归类不科学,类目繁多,并且一姓的纵横历史不清,层次紊乱,即便读了谱,也是:“开卷了然,闭卷茫然”。
为说明族谱体例,仅以《中华喻氏通谱》(以下簡称喻氏通谱)的编排形式为例,具体阐述現今族谱的体例。通谱是在新形势下编写的一部反映历史与现实全貌的喻氏百科全书,它是三百余部(近千余本)族谱的缩影。经过全体族人,包括海外华裔的努力,耗资百余万,通过正规出版社出版,在2010年12月中华大族谱第二届国际评议会上,荣获优秀谱牒奖第二名。
喻氏通谱编修之初,在确定体例时,有遵祖和变革的争辩。经过争论,明白了,在制定体例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现实修谱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二是对旧时谱体要用辩证观点看待,做到有弃有扬;三是要突出族谱特点。于是提出通谱体例,在“新颖、独特、全面”原则下,“既要保持旧族谱的体式,又要吸收史志特点,同时也要与地方族谱有別”的要求。这样在打破陈规,改步改玉,有沿有革下,采用“借、增、改、并、删”五字方法确定了体例、凡例,编制了纲目、定下了体裁。所谓“借”,因为史、志、谱是同一范畴,且史志有专门机构,又有成果,其体例可借鉴;所谓“增”,增加能反映喻氏纵横历史的篇(卷),如“要事纪略”;所谓“改”,改进旧谱不适应的部份,如余庆录、领谱字号;所谓“并”,就是相近內容合并,如“人物篇”,将旧谱的仕宦记、传记、行状等合并;所谓“删”,删除陈腐部份,如“五服图”等。
喻氏通谱运用五字方法,对旧族谱的“序文、恩荣录、世系图、凡例、规训、字辈、谱论、科举、祠堂、祠产、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仕宦记、传记、行状、志录、寿文、贺序、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赞词、年表、余庆录、领谱字号”等30余项内容,按纵橫结构形式,进行新的归类和定位。其通谱体例分三部份,即凡例、纲目、体裁,从法上讲指凡例,从体上讲指纲目,从形式上指体裁。如是有法、有体、有形,构成了完备而有特色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体例。
喻氏通谱体例,它的新颖与独特,从纲目编制的纵横结构上充分体現。
从橫向上看,按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作大类,而分设图片、凡例、正文三大部份,具体类(篇)別如次:
第一部份,图片。除应上谱书的图片外,还把族徽、族歌、题词、谱说名言列入。
第二部份,凡例。对断限、入谱范围、文字统一、行文规范、引文规定、入谱标准、时代性语言、避讳等作明确说明。
第三部份,正文。前序、后跋、中排十二篇(也可说是卷)。十二篇,又是通谱主体,具体包括要事纪略、姓氏考源、迁徙与分布、礼仪、规制、名胜古迹、世家与轶闻、人物、艺文、世系、编纂始末、附录。
从纵向上看,按类別(即通谱的篇)所属內容的递进次第,而设章、节、目。以人物篇为例:篇(人物)——章(分古代人物、近现代人物两章)——节(按“传、录、表、名”四种体裁,设四节)——目(以近现代人物的“录”为例,下分“党政军、经济界、科教界、文艺界、医卫界”等五个目),共四个层次。这样,层次清楚,所要写的内容了然于怀。
如是喻氏通谱,打破了旧族谱的单纯橫向结构形式,而走向纵横结合的立体式的体例。其特点:第一,有纵有橫,归类科学,不简不繁,不混不杂;第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辈份不颠倒,主次不倒置;第三,查阅检索容易,指其事即能知其类,指其类即能查其事;第四,领纳內容全面,可把旧谱30余项和新增的20余项内容,也一并納入,还能一目了然;第五,族谱特点突出,世系与文字(包括图片)在比例上,世系占三分之二,喻氏人口在100万以上,故采用瓜藤图式,前列总图(从汉排到宋),后列220余个宗支世系。
综前所述,喻氏通谱体例,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它是史体、志体与谱体有机结合的纵横结合的一种体例。在理论上经得起推敲,在实践上经得起检验,在內容上“长、广、全(指时间跨度、地域、历史和现实史料翔实)”,符合体例要求。如何判断体例,具体有五看:一看编写目的能否达到;二看内容能能否全部容纳;三看归类是否科学;四看体裁运用是否恰当;五看史料是否翔实。最简单的办法是看,能否做到“开卷了然,闭卷也了然”,喻氏通谱体例即能做到。
余才疏学浅,且又是门外汉,仅因撰写本家和通谱时,才接触和钻研,玆将稽研结果,联缀成文,不惮贻笑大方,诚请专家、学者、同仁指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