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论谱”走进南阳、濮阳 探讨族谱文化历史变迁

王永维 发布于 2015-07-21 18:27 访问次数 481

濮阳苏氏除了排出十多本《苏氏家谱》,并用视频展示苏氏的历史脉络

濮阳苏氏除了排出十多本《苏氏家谱》,并用视频展示苏氏的历史脉络

□记者张晓东实习生黄凯琳文图

你听说过“党项”这个姓吗?你看过上溯600多年的族谱吗?7月18日,由《大河报》与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联袂举办的“中原论谱”活动,走进濮阳,与这里的姓氏宗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各地姓氏宗亲零距离地探究谱牒文化,这不是第一次,7月3日,“中原论谱”活动就走进南阳,与当地的各个姓氏宗亲共同探讨姓氏源流、纵论谱牒变迁、交流根祖文化……

 南阳篇

全市现存姓氏达730多个

由《大河报》与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联袂举办的“中原论谱”活动,于7月3日走进南阳,在南阳市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

南阳,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姓氏文化底蕴厚重。南阳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百家姓中的邓、庞、谢、姬、康、丁、申等姓氏均发源或者望出南阳。目前南阳市现存的姓氏有七百三十多个。南阳的姓氏宗亲在保存本姓氏的族谱,修撰自己的家乘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幕式上,南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马秀银对这次活动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原论谱’走进南阳活动的启动,是对南阳市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支持。这次活动,获得了南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南阳日报》、南阳市电视台、南阳市图书馆,南阳市档案馆的通力合作。南阳市目前有十多个姓氏文化研究会,他们在整修族谱,追根寻源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盛世修典,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传统。‘中原论谱’活动,就是迎合了时代的要求,符合国情民意的一个创意活动。”

在“中原论谱”走进南阳的活动现场,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秦俊先生,为到场的姓氏宗亲做了主题演讲。秦俊先生用深厚的历史知识,讲述了南阳的悠久文化和诸多姓氏发源的典故。从邓姓起源于南阳到习姓在南阳的发展以及向外的播迁历史,从丁氏在韩国的影响到庄姓和严姓本为一家的掌故……秦俊先生的满腹经纶和旁征博引博得参会听众的热烈掌声。

族谱编出新“花样”

在“中原论谱”现场,前来参会的姓氏宗亲们显示出特有的热情,赵敬高老先生就是参会人员中的一个。今年79岁的赵老先生家住南召,1998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手中的笔,进行写作。这些年来,他除了编写家乡《南召县一峰山赵氏宗谱》之外,还编写《箴言民趣集》和《贤文史诗选》等书籍。

南阳的姓氏宗亲,在编纂族谱家谱方面有着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比如南阳油田的退休教师方恩铎先生曾经参与编纂《南阳方氏谱系通览》。他在编修族谱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方法增加编撰人员的诸多困难,而在族谱上查找每一位宗亲的内容,也需要费很大的气力。

方恩铎就在编纂时使用了字典式编谱法:世系树分为若干个单元,各单元独自编号,每个单元按编号顺序印制在印刷页上,这样编纂出的族谱具有迅速查阅的优势,整体感非常强。在会议现场,方恩铎先生的字典式编纂法引起了各个宗亲的浓厚兴趣。

研究新式编纂法的还有来自西峡县的白玉先生,他主持编写了一部《中华白氏族谱》,把从远古时代的白氏始祖起源到唐代的所有的谱系,汇编一起。尤其是西峡县近三百年来的白氏的血缘关系的承续,在谱牒显示完整。

白玉先生自豪地说,他在编纂白氏族谱时,用数学法解决装帧和表述上的难题。比如姓名:18,白爱武,接下来是12—11—2。18表示白爱武在同族兄弟中排行18;12代表白爱武的父亲是第12代,11是其父排行第11;2表示白爱武是次子。因为白玉先生编写族谱的思路独到,构思新颖,信息量极大。他的编纂方法已经被南阳市12家宗亲机构编写家谱时所采纳。

 濮阳篇

汇聚族谱里宝贵的精神财富

7月18日,由《大河报》社和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濮阳市文联承办、濮阳市美术馆和濮阳市书画院协办的“中原论谱”活动走进濮阳,和这里的姓氏宗亲展开面对面的交流。

在开幕式上,曾在濮阳市工作多年的“中原论谱”组委会主任葛纪谦说:“家谱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多个方面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原论谱’走进濮阳,和濮阳的宗亲组织进行对接,相互之间进行族谱家谱交流,就是要把族谱家谱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汇聚到一起,作为姓氏研究的平台。”

濮阳市文联副主席王濮方也对“中原论谱”来到濮阳活动给予了热烈欢迎:“这对于下一步濮阳的姓氏文化研究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濮阳既是一座崭新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希望这次活动能将濮阳的姓氏文化研究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面对热情的濮阳人,《大河报》社副社长刘书志说:“刚才在展览室内,感觉到濮阳人对文化的激情,看到观众对谱牒文化的兴趣。众人的议论和点评,就是对这次活动的肯定。”

明朝修的族谱保存至今

濮阳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

濮阳的姓氏文化研究者众多,数百名宗亲很早就来到会议现场,互相交流学习。今年63岁的苏银奎这次一口气排出了十多本《苏氏家谱》,引得众多宗亲蜂拥观看。他还别出心裁地带来一台视频播放器,不停地用这种高科技玩意儿展示濮阳苏氏的历史脉络。苏银奎说,濮阳苏氏一族从1368年至今,已历经29代,“我们的族谱最早是嘉靖年间修的,到现在也好几百年了,就没有断过”。

来自柳屯镇杨什八郎村的杨学景带来了两本发黄的手抄本族谱,纸页很多粘连在一起,让人感叹年代久远。根据杨氏族谱显示,这一支杨氏居然是在历史上消失了的党项族后裔。杨家的一世祖唐兀台归顺蒙古之后逝于兵营,二世祖唐兀闾马后来定居在杨什八郎村,并改姓杨,其后代一直定居在濮阳一带,至今已经历经28世。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政权消灭,而元朝最终被明朝取代,党项族的后裔和蒙古族后裔,都定居在了濮阳,当这两套族谱都展示在“中原论谱”的现场时,其背后所折射的家族命运和王朝更迭,令人唏嘘。

来自范县的吴成斌先生则带来了《濮郡吴氏家乘》,上面赫然显示着吴氏家族的一位名人:吴佩孚。“我们这个族谱是1920年修的,那个时候吴佩孚已经是直系军阀首领了,因此修谱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族谱中记载,他是濮郡吴氏的第十八世。”

在濮阳活动现场,不少老族谱、家谱第一次公开展示,很多历史上的名门望族被更多的人熟知。“中原论谱”走进各个地市,掀起的不仅仅是当地谱牒文化研究的热潮,更促进了当地谱牒文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告知

第六场“中原论谱”将于2015年7月28日在郑州举办,本次论谱主要以明、清时期族谱家谱为主,第六场论谱结束后,将安排中华姓氏文化展随同中原论谱走进信阳、淮阳等地,需要参加论谱的人士请提前报名。

报名电话0371——88887989、88887989传真0371——63218083网址www.zhxsw.org

第六场中原论谱活动地址郑州市紫荆山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角阳光铭座C座三楼。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

家族客服白露 (2015-07-22 09:29)

回复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