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姓氏来源

黄靖 发布于 2013-05-22 16:33 访问次数 371

 

 

姓的起源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姓氏是指姓和氏,两者本有分别,姓为大宗,氏为小宗。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始于父系社会的伏羲氏时代。姓氏是一种文化,是老祖宗辈辈传下的传家之宝。

《说文解字》中姓的解释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作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即第一代得姓始祖从所生之象,由天子赐姓。依然是按照父系统传承。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原始氏族社会时,盛行族外婚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由于人口不断增殖,一个原始氏族繁衍为若干旁支氏族,这些新的近亲氏族仍然保持原来的血缘关系不变。随着近亲婚配的限制日益扩大,氏族之间也不再准许通婚。于是原来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就扩大为这些近亲氏族的共同标志,这样一个姓至少代表一个部落。而在同一部落内的各个氏族,又必须各有新的标志,这就是氏。中国的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通常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背后,还隐藏着约 4000 个不常见的姓氏和20000个鲜为人知的姓氏。中国姓氏起源姓氏图腾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最初在群婚制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当社会过度到父系社会后,为保证氏族血统纯洁。所以开始因生而创姓,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与得姓始祖出生时候有关。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战国前平民无姓(后才泛化),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按照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史记载,仔细查找,并没有一个姓氏产生于母系社会;事实上,中国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姓氏,都是以男性为始祖,并产生于父系社会。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父系社会。正是最初姓氏产生的时期。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于陈,死后亦葬于陈。淮阳自古就称“太昊之墟”,就是传说中的陈都。伏羲氏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难免近亲婚育的弊端,伏羲氏认识到这种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可以说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滥觞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崩溃向父系社会制度过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初分赏给鲁卫等国君主。

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②以邑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

④以职业名为氏。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皆为职业名称。

⑤以住地之名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騑,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⑧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⑨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⑩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春秋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姓氏人口比例     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以姓氏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为序,新编成当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辖市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科学家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中国姓氏大辞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个姓氏,以推进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

姓氏暗藏大玄机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玄机二:同姓不一定同家: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玄机三:中国姓氏最有内涵: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北宋编撰、流传最广的《百家姓》,仅收录438个姓;明代编纂的《千家姓》,共收录1968个姓;而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目前中国56个民族的姓已达11969个;窦学田所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古今姓氏更多达12000个;最新数据中国共有4100个姓,首次发现“难”姓村。在这次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我们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袁义达给记者举例说,在河南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为这个姓是笔误造成,不具有统计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根源,“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就被韩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

姓氏排行榜三大姓追源

第一名:李    根据排序,李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据袁义达讲,在调查的近3亿人中,李姓占了13%。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氏,后传为“李”。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16姓被赐于李姓,由此人丁大增,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第二名:王    王姓为第二大姓,占总人数的12%。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另外,姓王的人也有些是商纣时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第三名:张    张姓为第三大姓,占总数的11.8%。据《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因此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三小姓探究

倒数第三:山(音“亚”)

,袁义达说,这个姓是研究组在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共有2000人左右。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他们都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颠倒,组成了这个新姓。研究组帮助他们互相之间取得了联系,同时,考证了姓氏的来源,确实如他们所说。

倒数第二:死    据袁义达讲,“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

倒数第一:难(读去声)    

分布于河南省,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人崇尚鸟类,把姓起成了“难”,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中国最主要的姓氏发源地     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也由这条母亲河哺育而生。在黄河流经的最后四省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都有三个以上的姓氏被孕育。其中,尤其是河南,黄河文化积累沉淀最深,汇集的姓氏及其根植地也最多。现介绍如下:

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韩、高、冯、郑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郑州登封市————雷、郭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许昌市——————文、许、钟、方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陈、胡、田、夏、龙、邱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周口市沁阳市————于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袁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周口市宜阳市————尹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商丘市———————宋、汤、荣、戴、武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濮阳市———————文、张、孙、孟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濮阳范县——————范、顾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新乡辉县市—————段、龚、侯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洛阳嵩县——————陆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洛阳堰师市—————刘姓的发源地

河南禹州市————————方、夏、吴姓的发源地(吴道子故里)

河南卫辉市————————林姓的发源地(比干庙)

河南省南阳市———————吕、谢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南阳唐河、信阳固始———廖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南阳邓州市——————邓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安阳市————————傅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姓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

河南省信阳淮滨县——————蒋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信阳息县———————赖、白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信阳固始县——————潘姓的发源地

河南信阳潢川县————————黄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蔡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驻马店正阳县——————江姓的发源地

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叶姓发源地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康、石姓发源地

百家姓渊源查询  百家姓渊源查询(共计1346个姓氏)(一)    百家姓渊源查询(二)   百家姓渊源查询(三)    

百家姓目录说明:百家姓

百家姓最新研究成果   在姓氏文化权威机构家族网的研究资料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钜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13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氏、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25子,得姓12: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12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根据最新姓氏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7%。由此产生新百家姓。2007年由公安部公布的最新姓氏调查结果显示:新版“百家姓”排名中,王姓位列第一位,李、张列第二三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姓名研究专家王大良说,“以前的排名方法,是在全国抽取50多万人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排名顺序,这些姓氏也主要是汉族的姓氏。“而此次的排名,是依托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其准确率更高,而且涵盖了56个民族的姓氏。如排在94位的‘覃’姓,就是土家族的一个姓氏。”新版百家姓排名姓氏排名:王1

李2 张3 刘4 陈5 杨6 黄7 赵8 吴9 周10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姓氏 排名徐 11孙 12马13朱14胡 15郭 16何 17高

18林 19罗 20郑21梁22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据分析,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姓氏排名谢23宋24唐

25许 26韩 27冯 28邓 29曹 30彭 31曾 32肖 33田 34董 35袁 36潘 37于 38蒋 39蔡40余41杜 42姓氏 排名叶 43程

44苏 45魏 46吕 47丁 48任 49沈 50姚 51卢 52姜 53崔 54钟55谭56陆 57汪 58范 59金 60石 61廖 62贾 63夏

64韦 65付 66方 67白 68邹 69孟 70熊 71秦72邱73江 74尹 75薛 76闫 77段 78雷 79侯 80龙 81史 82陶 83黎

84贺 85顾 86毛 87郝 88龚89邵90万 91钱 92严 93覃 94武 95戴 96莫 97孔 98向99汤100 。

2011年最新百家姓姓氏排名: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林 48薛 49叶 50阎 51 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1 98冉 199房 200边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