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士发来的论文----族谱人物志编写举要

喻刚伦 发布于 2014-06-09 09:08 访问次数 581

族谱人物志编写举要

   作者  喻春森

我能到英国留学,真是人生幸事,感谢上苍眷顾,感谢父母恩德。在留学期遇到许多难于忘怀之事,有一次同窗聚会,都侃侃谈他那个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现今又有哪些名人。因为我了解不多,不便与谈,而且他们也知道我父亲在领衔撰修《中华喻氏通谱》,就没逼我讲,其虽如此,但我还是耿耿于怀。今年春节,东归省亲,就存心翻阅琳琅满目的族谱,重点又是“中华喻氏文化展览馆人物榜”、《中华喻氏通谱人物篇》、单行本《人物志》。总的印象是:英杰辈出,人才济济,而在记述上又各有千秋。父亲见我专心,便乘势向我讲:“第三部通谱想辑录一篇由留学生写的关于修谱论文,你就写一篇吧”。我内心窃喜,没加思索,便慨然允诺。回到学习岗位,便挤时跻身以“族谱人物志编写举要”为题,撰此拙文,以聊表我赤子之心而已。

                  一

人物志在族谱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又如何看待呢?-代伟人毛泽东讲: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宝贵。因为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围绕着人在进行,故写史,无论是世界史、中国史,或是国史、方志、族谱也无一例外。举如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历史类读物《中华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2010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都是以事为经,以人为纬,编织成一部绘声绘色的史书。由是而窥之,族谱应以“世系”为特征,以“人物”为靓点,把握重心,编出能达“尊祖睦族,宏扬祖德,激励后嗣,振兴氏族”目的并为族人喜读喜藏的族谱。

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借重史书来说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讲:“历代的‘正史’,尽管名目有改变(例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门类有短缺(例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无表、志、世家),但都有纪和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纪和传都是记述人物的,这就首先说明,编史在体例上首重人物,这是第一点理由。接着再看人物志(篇)在史书中所占比例,以此进一步说明人物志的重要,举如《新唐书》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等编撰,内容构成是:《本纪》10篇,20帝;《志》60篇;《表》12;《列传》15O传。又如《宋史》是元代脫脫等编撰,《本纪》47篇;《志》162篇;《表》32;《列传》255传。这两部正史中,除《志》外均是写人,这是第二点理由。再则族谱,是正史和地方志编写重要资料来源,史家鼻祖司马迀,就是根据这《五帝系牒》、《尚书集世》而作《三代世表》,记录与反映了古代帝王家族的世系。可以这样说:“无有夏商周三代的谱牒,司马迁的《史记》也难于完成”,而司马迁本人也在《史记》中多次提到:“余读牒记……稽其历谱牒”。因之在两千多年前,谱牒就成为重要历史资料来源,无论是国史或县志,各级所撰人物,除个别者外,其基本资料都源于族谱,几成普遍现象,这是第三点理由。还有一点从族谱与史志关系看,族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它“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故史家把族谱定格为家庭档案,族谱就成为家族的资料库。所以编修族谱,必须重视人物的记述,只如此才能达到编修族谱的目的。

 

                  二

昔人有云:“古来方志半人物”,換句话说,人物在族谱中所占比例较大,在文字中列为第一。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白,重视人物不光是只重数量,更重要的是应注重人物编写的质量,数质并重,才算上乘,才能显示出人物志(篇)的生命力来。一部族谱写上几十、几百人物,甚至大型族谱上千,如此众多的人物,在记述时易于千人-面,而显枯燥无味,这一点必须首先克服,就此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受教良多,我从中归纳成四条。这四条虽然看似老生常谈,但实践起来,也并非易事。

第一、要有一个科学的体例。大型类书编纂首重体例,它的好坏先天性体现该书质量,体例失当,就会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归属失当,资料无统。比如《后汉书》中,对黄巾起义这样重大问题,竟无专传记述,仅附载于镇压黄巾军起义的刽子手皇甫嵩的传中,导致《宋史》也把方腊起义写入《童贯传》里,这就是体例不科学的问题。《中华喻氏通谱》为避免失误作了恰当处理,第二和三两部按要求,前谱已写人物,后谱为避重复而省略。如此便造成名人甚至是始祖都缺,给藏谱族人很大缺陷。为之編者便在第三部谱时,在“古代人物”(即第一章)与“近现代人物”(即第三章)之间,用“喻氏名人”(即第二章)加以弥补。同时《中华喻氏通谱  人物篇》,分设四个层次,“以篇统章” 、“以章统节” 、“以节统目”。如是人物篇,从整体结构上看比较合理,达到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分类科学,内容赅罗,且易检索。

第二、要选合适的体裁。这里首要说明一点,史书体裁没有文学那样多的类目,在人物记述中常用的是纪、传二体,《二十五史》均如此。那么族谱又如何在纪、传二体下,纪述成百上千各式各样旳人物来呢?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改进,现今无论是史、是志、是谱,都同时采用“传、录、表、名”四种体裁。传,按史家通例“盖棺论定”,生不立传;录,健在之者,业绩突出,虽不立传,应存事励后,归于“录”中;表,对有功之人,事绩不丰,统于表中;名,事绩更略,但要留名,故统存名中。这里着重赘述一下“传”,俗称传文,说来简单,实际蕴含着专业性常识,从原则性讲“生不立传”,但在记述方法上是有讲究的。从写的人数上,分单传、合传、丛传(汇传、类传)、附传、寄传,还有年谱、年表;从内容详略上,又分大传、小传;从性别上,又分内传、外传。同时又在传录两大体裁中,按人物所处界别,分出党政、经济、科教、文卫等界别。如是之分类编写,十分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令人不觉生厌。第一部通谱,各种传别纷呈,感染力很强。如“五子登科”是一个类传,写宋代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年同登进士,其他三人也都登第,于是演出“五子登科”的佳话。而在志传时,则以培育他们的父母喻葆光、黄净德为传名,一共是七人。看了此传,深令人感慨,喻氏家风家教好,故尔人才济济。

第三、要选典型的事实。纪传人物要注意选择素材,这又是重要问题,否则仍然不很理想。人们在选材时,总有两种想法:一是多,以多来使人物形象高大;二是选“掀天揭地”事迹,以引起轰动。人们用心虽好,但哪里都人人具备。故选材旨在宊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即可,也不一定是高雅,譬如正史传文中就曾出现“扪虱”素材。这个这个典故,伟人周恩来青年时代的诗中曾经引用:“扪虱清谈倾四坐,持鳌下酒话当年”。《晋书顾和传》写道:“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顾)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廖廖数语,把顾和不逐潮流,心无瑕疵,内心深不可测,跃然纸上。

第四、要有文学性。这个问题实质是讲族谱在志传人物吋,可否刻画。因为族谱是信史方面军,是不能任情刻画,若然便失去信史作用;反过来讲如若只是板刻地平铺直叙地记述,就枯燥无味,生命力又会受影响,社会效应就会大打折扣。俗话说:“人靠衣裳,文靠表述”,实际上史学家并不完全反对在存真前提下记事传人。问题是一篇数百字或千字的传文,又如何使二者统一呢?司马迁为我们开了先河,提供了范例,仅以《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为例,该传中蔺相如,本是一介书生,在威慑诸侯的秦王面前,两次冒死致胜;而在同僚廉颇面前却“胆小畏匿”。通过这“两勇一畏”的刻划,突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忠勇爱国。又如李翱的《杨烈妇传》,正文只有三百字,写一个县吏夫人,在孤城被围,县吏张惶失策,矛盾急剧变化的情节推移中,她沉着运筹,激励丈夫身先士卒,组织带领城民,同仇敌忾,英勇退强敌的情景,读之尤如身临其境。我们要看到,中国文字内涵极为丰富,极具情感表达,竭尽环境描述,只要用心选择,就可达刻画目的。例如表“笑”的词语110个,其中字词7 0余个,成语(含前缀、中缀、后缀)48个。而且在程度上有大笑、微笑之分,如狂笑、笑噱、捧腹、暗笑、抿笑、捧腹大笑;在动作上有回眸、拊掌、绝倒、喷饭前仰后合声音有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哑然哗然感情上有笑、耻笑、奸笑、冷笑、狞笑、谄笑、嘲笑;在性别上有俏笑、美笑、嫣然一笑;等等,在不同环境下任意选择运用。详举如上例子,目的表明人物刻画,客观上存在着可刻画的条件,更不用说在主观上形象、性格、志趣、爱好、职业等的千差万别了。

                   三

关于族谱立传、入录、上表人物的标准问题。这既有争论也无需争论。说有争论,是指入史人物,惯例是以其人对历史推动和阻碍的作用而定,但对阻碍历史者则不赞成入谱,故说有争论;而历史总是在正反作用下前进,不写阻碍历史者则缺乏真实感,故又不能不写,所以说又无需争论。这里有一个很实际问题,必须提出来重点说说,那就是历史上有污点的人(即所谓的反面人物)入不入谱?入又怎么写?正面人物,大家都赞同,按族谱编制方案,共同讨论出-个标准即可,而反面人物徃徃有争论。例如唐代嶲州刺史喻士珍,可算是封疆大吏,在《唐书》有寄传。他在唐宣宗时任嶲州刺史因为公元859年,唐宣宗驾崩派使者向南诏告丧,南诏正强大,为对外扩张,大肆掳掠边国百姓,乘机攻唐,刺史喻士珍守城兵败,也乘机掳掠今凉山西部的两林、东蛮人口,卖与南诏为奴隶。按其级别,喻士珍在相邻朝代中可算高,正因为历史上有污点,故沒被《喻氏族谱》收录。又如民国中将喻英奇,抗战时期对日作战很英勇,蒋介石亲自授勋嘉奖,他将奖金全部捐给家乡办学,1949年却在解放廉江时负隅顽抗,被捕后又不改变立场而伏诛。对此人入谱争论很大,而小志《中华喻氏人物志》已收录,但在表述上言辞偏激,怎么办呢?按其推动与阻碍的标准讲,按其对国家、对宗族的贡献讲,应当入谱。因此在写第二部通谱时,详查阅了海峡两岸资料,如实地客观公允地记述了喻英奇事迹,平衡了众多族人心态。
   
还有入谱标准怎么定?时下修谱热潮方兴未艾,编修了各式各样的族谱,自然有不一样的标准,无法强求一律,对此只作提叙而不赘述。

综上所述,无论是正史也罢,地方志也罢,族谱也罢,人物志(篇)都成为该书重点,排列第二,故写好人物志(篇)就被列为编纂好史谱的又一重心。写好人物,不仅仅是体现该族人才济济,而且体现文才、家风、素质问题,不能小觑。问题是-部谱书,所传录人物多,文字又有限,还要不失真,在如此“苛刻”条件下,怎样做到“真实”与“生动”有机结合,确实难度很大。但只要在体例、体裁、资料、文字等四个方面肯下苦功夫,做到真实与生动并重完全是可期及的,前人能办到,科学与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一定能办到。

本人忝列门墙,难免有误,诚请学者方家,不吝指赐。

                        晚愚喻春森撰于伦敦寓所

                          二零-四年五月一日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