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稀奇姓氏寻踪 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及”姓

祁运峰 发布于 2014-05-20 10:39 访问次数 754

   在滨城区滨北办事处驻地东南有一个及家村,村口矗立的村名碑在岁月的雪剑霜刀中已破败不堪,依稀可辨的碑文隐隐约约地透露着这个村庄的来历和故事。


  明朝洪武年间,一支队伍行进在河北枣强到山东滨州的路上,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队伍,而是为了移民垦荒进行迁徙的居民,及家村的始祖就在这支队伍里。经过几百里路的跋涉,及姓人家就在滨州(今滨城区)定居了下来。


  当时的滨州因为元末明初连年的战乱与频繁的天灾,人力不至,居民鲜少,土地荒芜,百废待兴,定居此地的及姓族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于是,在这片退海之地上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村居,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


  村名是随人口的聚居与活动而产生的地域名称,其中记录着人类活动的轨迹,蕴涵着诸如邦国兴衰、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具有本源意义的历史信息。对此,湮灭不清的村碑碑文印证着人口迁徙的信息,其写到“明洪武年间,及姓自河北枣强迁此,以姓立村,聚族而居。”


  76岁的及庆昌老人回忆,“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最初的时候,村子叫做及家湾,后来才改为及家村,我们的祖上是来了三兄弟,这就是村里东大院、西大院和中大院三大院的来历,村里的族人流着同样的血,”及庆昌说,“早些年我们村是四姓杂居,除了及姓,还有马、耿、张等姓。如今只有及姓和张姓了。”


  及建生是村里的会计,今年已经63岁了,在他的记忆中,早些年过世的大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早日续上家谱,“因为家谱在‘文革’中被焚毁,如今的及家人只能仅仅依靠这些早年的说法来寻根问祖了,只言片语很零碎,而且也很混乱,有的甚至是互相矛盾。虽然我们现在是五世同堂,有着200多人的族人。但辈分有些混乱了,这是家族传承中的大事呀,像我儿子他们这一辈就和家谱续不上了。”提及家谱的续修,及建生一脸的焦急和期待,“我们应该尽快续写家谱,让后人了解及家的传承和历史。”


  >>>及姓三兄弟从枣强迁此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在老北镇柴油机厂工作的河北人找到了及家村,他叫及玉坡,曾在老北镇的一个生产队青菜组工作过。在大家的自我叙述中,他们发现,双方竟然是一个“及氏”的后人,“玉”字和这里的“洪”字是一个辈分,于是,及玉坡就在这里认祖归宗了,而及家村的人也为找到河北老家的族人兴奋不已。


  及玉坡死后,就埋葬在了及家村的及氏祖坟,及家人上坟的时候也会给其祭祀,后来,他的儿子将其又迁回河北,从此,双方就没有了联系。


  在及建生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早先的及家人是有着严格的祭祀制度的。每逢过年,就将每家的家堂轴子“请”出来,高挂在堂屋中间,八仙桌摆上贡品,圈椅虚位以待,一家男丁在长辈的带领下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点燃黄裱纸,袅袅上升的烟雾寄托着一族老小对祖先的哀思和怀念之情。“我曾偷吃供桌上的饺子,被爷爷发现了,他告诉我,贡品不能吃,椅子也不能坐,要让祖上的爷爷们回来过年时吃,”及建生笑言道。


  上祖坟更是一件隆重的事情了,每年上祖坟,合村男丁,不论老少,挑着茶壶,提着酒,拿着黄裱纸先到祖坟进行祭祀,然后各院各支再分头祭祀。“每次烧完纸钱,老人们都要在纸钱周围用茶壶浇上一圈水或者酒,寓意着圈一个小河流,避免祖先的钱被别人抢了去。当然,这些都是儿孙们美好的愿望,表达的是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及建生说。


  安定的农耕生活并没有阻止及姓族人迁徙的脚步,以及家村为新的中心,及姓族人又开始了辐射周围的迁徙。及建生说,自己曾遇到过秦皇台乡颜家的及春田,老人笑言自己该称呼他为“老老爷爷”,颜家及姓就是从这里迁出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及家村一位妇女到杨柳雪镇杨集村去拉砖,遇到了一位及姓同族,对方告诉她说,杨集村的及姓和及家村的“糕点铺”一支是近族,也是从这里迁徙出去的。


  这里的“糕点铺”一支指的是及家村的西大院,早年,该糕点铺远近闻名,其经营方式为赶集零售和在家批发,很多人至今还记着它的味道,可惜的是如今已没有了传承。


  >>>河北及姓族人曾葬在这里

  据专家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但是在古代姓和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夏商周三代之际,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氏是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关于其起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图腾说”,另一种是“地名说”。具体到“及”氏,一些文献记载,他是起源于地名。


  成书于宋朝的《路史》一书,上自三皇五帝,下迄夏桀,对于中国姓氏源流有精辟见解,其记载说“及氏,箴姓之分。又,晋大夫以采为氏,望出清河”。说的是,及氏出自黄帝之子箴姓,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分别是姬、酉、祁、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其中就有箴姓,这支的后裔被分封在滑方(今河南滑县),箴姓滑国被灭后,其后人迁逃至汲水一带(今河南汲县),指地改箴姓为汲氏,后有人省去“氵”偏旁简称及氏;后面的一句话则说,晋国占取了滑国,滑国的及邑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国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为及氏,及氏是清河(今山东河北交界的临清、清河等地)一带的名门大族。


  >>>以封邑名称为氏

  此外,同样成书于宋朝的《通志》记载说:“汲氏,卫宣公太子及之后。后居汲,因以为氏。”汶上县《姬氏志》也记载说:“汲姓,系出清河郡,卫宣公太子汲之后居汲,因氏焉。”说的是卫宣公将儿子分封在汲邑居住,史称公子汲。在公子汲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的,其中有人后来在战国末期躲避战祸,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公子汲则被称为得姓始祖。清朝编写的《续通志》延续了上面的记载并说明及氏在明朝正德年间出现了进士及宦,曾任职户部侍郎。


  谈及及家村及姓的来源,及建生表示,他父亲曾做过村里的小队长,在其印章上,刻着的是“汲”,“我也听老人们说过,‘汲’字后来简化为了‘及’。”为了印证这个说法,及建生翻箱倒柜地去寻找他父亲的印章,可惜的是,没有找到这个刻着“汲”字的印章。及建生还说起村里老人的一个说法,三河湖镇有一个汲家湾,老人们也说过彼此是一家人,他们的“汲”和这里的“及”是一样的,这些说法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史书上的一些记载。


  及姓分布

  我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及家村、秦皇台乡颜家及杨柳雪镇杨集村均有分布。此外,在河北省、黑龙江省、天津市、北京市等地也有分布。


  及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