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那一段家族的记忆

赵婷 发布于 2013-07-16 16:29 访问次数 318

  最近看电视剧《沂蒙》,故事发生的地方虽然我从来没有到过,但还是那么熟悉。连“住在邻村的罗政委”这些细节都与家族的记忆那么一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年已七旬,头发花白的奶奶。 
  生活在过去记忆中的奶奶,一直在向年幼的我不断倾诉。关于她以前生活的那个村庄——山东沂南艾山前村。 
  在电视剧的前几集,八路军的到来让村庄原来的生活习惯和宗法秩序受到冲击,而引起了一些心理的微妙变化,再回忆起我的奶奶,确实感到真实而亲切。不过,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的现代化运动对那个小山村的第一次冲击了。 
  八路军来之前,还有一次废除裹脚的运动。当时我奶奶第一个响应了号召,把自己裹了多年的脚放开,并从此不再给我幼年的大姑裹脚。奶奶还记得,村里人的私自议论:一个姑娘家大脚,像什么样子? 
  我一直疑惑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因为历史课本读起来,似乎辛亥革命后就不再裹脚了,为什么会发生在我大姑出生之后?这个问题,我家里的长辈们都解释不清楚,只能说地方太偏僻了,信息传过来太慢。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弄清楚,这应该和国民政府当时发动的“新生活运动”有关。 
  我奶奶晚年也分辨不清楚各种“主义”之间的差别,她觉得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张是一样的,只是三民主义传播得太慢。 
  但对于具体的执政者,我奶奶说起张宗昌这样的旧军阀,韩复榘这样的国民党的省长就气不打一处来,却对八路军赞不绝口,即使后来土改受到不公正对待以后,她的看法和观念也一直未变。看来,口碑并不取决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 
  《沂蒙》所描写的那个时代,我奶奶是村里的妇救会长,和电视剧中于宝珍一样,但年龄小一些。她后来的命运,更像剧中的二嫂。 
  我奶奶后来也包办了我大伯和二伯的婚事,其中,一桩让她欣慰,另一桩则是她一生的遗憾。这种遗憾通过多次的絮叨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印象仍然深刻。 
  当然,我觉得电视剧中有些低估了那个兵荒马乱年代丛林法则的残酷。但还是要感谢这部电视剧创作者,让我充分理解了在那个特定时代,我的先辈们的生活状态,于是也理解了很多他们做出的,我原来不能理解的选择。

 

来源豆瓣电影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19777/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