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琴家雍门周

李浩 发布于 2013-09-15 10:27 访问次数 534

    雍门周,战国时齐国琴家,名周,他居住在齐国的首都西门,当时称“雍门”,故以为号,亦称雍门子或雍门子周。

  

  雍门周的琴技高超,《说苑·善说》中说他“尝于孟尝君,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孟尝君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国亡邑之人也。”说的就是他通过说词使孟尝君泫然,然后引琴而鼓之,使孟尝君闻琴而坠泪。后世传说他是最早发明琴谱的人。

  

  后世的许多文人的诗文中出现过“雍门泪”、“雍门琴”等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顾况(约730~806后)曾做过唐德宗时的官秘书郎,晚年隐居于茅山。他的《郑女弹筝歌》中描述了郑女出众的弹筝技艺: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其中借“雍门泪”一语,来说明她演奏悲伤的乐曲,能够像雍门周弹琴一样使人悲啼。

  

  李益(748~829)是中唐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唐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经常被教坊乐人以赂求取,用为供奉歌词。唐代诗词入乐者,初、盛以王维为多,中、晚以李益、白居易为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二之二十八中载有李益的《来从窦车骑行》,有“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的诗句。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抒发了从军报国、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后半部分诗人以同情的态度,真实地写出了广大唐军将士的功业无成、厌战思归。全诗充满着一种壮士无功、美人迟暮之感。

  

  诗僧皎然的诗《杂兴六首》之三云:

  

  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

  

  白居易的《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是一首感伤色彩的和诗。诗中“泣听雍门琴”和“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用的都是桓谭《新论·琴道篇》中雍门周弹琴的典故。

  

  雍门周以弹悲曲名垂青史,与其高超的琴技和他善于引导和把握欣赏者的心理有关。落泪的原因,究竟在于琴家还是在于听琴者自身,西晋有“陆才如海”之称的陆机在《豪士赋序》中说:

  

  落叶俟微风以殒,而风之力盖寡;孟尝遭雍门而泣。而琴之感以末。

  

  在这里,陆机从落叶和风的关系考虑,认为孟尝君听琴落泪的原因在于孟尝君个人的主观感受,雍门周琴声的作用是在其次的。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