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姓:五王世袭,四子成名

洪东明 发布于 2013-08-15 09:23 访问次数 1737

 

穆姓祖居地商丘风光。


商汤像。


穆姓祖地归德古城街景。


穆桂英剧照。


  说到中华穆姓的先贤典章,从佚名撰写的穆姓宗祠通用对联:“五王世袭,四子成名”中,似乎可见一斑。“五王世袭”,指南北朝时北魏代人穆崇。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落难时,穆崇曾送过给养,从此受到器重。北魏建立后,封宜都王。儿子穆观、孙子穆寿、曾孙穆平国、玄孙穆能,世袭宜都王。“四子成名”,指唐代河内人穆宁,官至秘书监。曾撰写家令训子,为人称道,四个儿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都成了名士。不仅如此,中国民间民众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的故事,让人们更觉穆姓的不同凡响。

  那么,如此荣耀的穆氏后裔,其肇姓始祖又是谁呢?

  1

  宋穆公品高德重后裔子孙以“穆”为姓

  穆姓的最早一支源自子姓,而子姓又是殷人的祖先契,契因辅佐大禹治水而被帝舜封于商,并赐子氏为姓。

  成汤立国后,吸取夏灭亡的教训,采取了缓和商王国内部矛盾的政策,使得政局稳定下来,国力也日渐强盛。

  后来到了商朝的最后一王帝辛,也就是纣王。纣王聪辩机敏,勇力过人,曾徒手与猛兽格斗。但他自视甚高,为人残暴,独断专行,沉湎于淫乐之中,朝政逐渐荒废。

  而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儿子,也是帝辛的庶兄。他多次劝说纣王,但纣王不听,微子非常伤心,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微子离开了纣王。

  后来周武王起兵攻灭了商朝。之后,武王为安抚商朝遗民,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派管叔、蔡叔和霍叔辅佐监督。武王死后,周公姬旦辅佐成王登基治理国政。管叔、蔡叔和霍叔派人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成王就开始怀疑周公,周公为了避嫌,搬到国都的东郊去住。成王听政后,抓获了散布谣言的人,并亲自到东郊迎回周公。管叔、蔡叔和霍叔知道后非常恐惧,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带兵平息了叛乱,诛杀了武庚。为延续殷商后裔,将微子封于宋(今商丘市南),从此,微子的后裔开始在宋国境内繁衍生息。

  当传至宋宣公时,宋宣公没有将统治权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弟弟和,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再三推辞不成,只好答应。宋穆公即位后,将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9年后,宋穆公重病,临死前将大司马孔父叫到眼前,说:“先君宣公没有立他的太子与夷而立了我,这件事我不敢忘,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孔父说:“大臣们都愿意立您的儿子冯。”宋穆公说:“不能立冯,我不能对不起宣公。”为了消除大臣拥立公子冯的念头,宋穆公下令将公子冯遣送至了郑国。宋穆公去世后,群臣根据他的遗愿,拥立了与夷,即宋殇公。

  宋穆公因此受到国人的称赞,死后谥号为“穆”。宋穆公的支庶子孙以此为荣,有的干脆就以“穆”为姓,这就是穆姓的最早源头。

  2

  穆姓分支源流众多

  除上述的穆姓主流之外,穆姓还有其它分支源流。

  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穆姓在北魏时是大姓,位列勋臣八姓之首,原姓为丘穆陵氏。据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丘穆陵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迁都洛阳。之后他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入手,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这其中,姓氏改革也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一项,丘穆陵氏由此而改为汉姓“穆”。

  宋朝时赐一部分定居中国的犹太人为穆姓。唐朝时,犹太人开始经海路、陆路来中国经商,人数越来越多,宋朝时达到顶峰,并向宋王朝进贡。有一次,他们向宋廷进贡西洋布后,宋朝皇帝说:“归我华夏,遵守祖风,遗留汴粱。”于是,大批犹太人留在了中国,其中,留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犹太人最多。

  还有骆姓中有人改姓穆。据传,北齐人穆提婆原来姓骆,跟随母亲进宫后,很受皇帝的宠幸,因为皇后姓穆,他就跟了皇后的姓改性穆。

  源自袄教的穆姓,也是穆姓的一个分支。袄教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它以善恶二元论为其理论基础。公元6世纪初期,琐罗亚斯德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民间文化、风俗、音乐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祆教的赛神宗教音乐演变成了“穆护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唐朝时,祆教教士称为“穆护”,此后,一些教士便以穆为姓。

  外国人来华后起中国名时,以穆为姓。如波兰天文学家Nicolas Smogolenski 1646年来到中国后取名穆尼阁。

  回、满等少数民族中有穆姓。回族中的许多经名的汉译都有“穆”字或“木”字,回族中的穆姓主要来自这些经名。元代的回族世家穆古必立其后裔大多以穆为姓。清朝的回回呢牙咱木,曾任职内务府,后来改姓穆氏。满族入主中原以后,许多满洲旗人也将自己的姓简化为穆。如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的名将穆占,满族姓氏为纳喇氏。

  3

  迁徙繁衍穆姓成望族

  穆姓的迁徙始于春秋时期。宋穆公之后,宋殇公即位。宋殇末年,宋殇公在内乱中被杀,宋穆公的儿子冯被从郑国接回,掌握了宋国的统治权。之后,宋国的统治权一直掌握在宋穆公的后人手中。

  公元前609年,宋国发生内乱,一些穆姓人被迫逃出宋国,四处流亡,穆姓从此开始向全国迁徙繁衍。

  后来在楚国、鲁国都有了穆姓家族的人,秦末汉初,穆姓已从中原迁至华东地区。北魏时期,穆姓又开始了一个迁徙高峰。北魏的穆姓由原来的丘穆陵氏改为穆姓,该族人一直跟随北魏皇族东征西讨,许多地方做官,使得穆姓也随之遍及北魏所辖境内。穆崇一族就是这样,其实穆崇应为丘穆陵崇。

  北魏之后,有穆英提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穆尊季任东郡(治今河南滑县东)太守,穆尊季的儿子穆伽,在唐朝初年任殷州(治今河南获嘉)刺史,穆伽的孙子穆固礼曾任绰州刺史,穆固信曾任兰州(今甘肃兰州市)刺史,穆固信的曾孙穆准曾任汾州(治蒲子城)司马。穆固礼的后人后来迁至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唐代以后,河内的这一支穆姓有的已迁移到外省,后来迁到和中(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

  明朝初年曾有许多回民迁至湖南宗庆府,其中就有一支穆姓回民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姓,族谱中自称足州朝初年,军士而落户于城北穆家庄的后裔。

  明清以后,开始有大批穆姓人迁居海外。

  4

  圣杰辈出光耀千秋

  穆氏望族,先贤辈出,圣杰哲俊可谓多矣。

  话说前秦攻灭代国之后,一心想将代国的王族全部杀掉,代国的大臣冒死将年幼的拓跋硅保护下来,让他居住在独孤、贺兰等部落,而这个拓跋硅就是以后北魏的开国皇帝。

  那时,在独孤部落的拓跋硅受到了穆崇全心全意的帮助,这让拓跋硅很是感动。后来刘显谋反,梁眷知道了这件事,就派穆崇去告诉拓跋硅,拓跋硅得知消息后,逃到贺兰部躲过了杀身之祸。

  再后来,穆崇的外甥于桓等企图捉拿拓跋硅来响应窟咄,就对穆崇说:“现在所有的人都归附窟咄了,这是我们得到富贵的一个机会,一定不要失去,请舅舅好好想想。”谁知,穆崇连夜告诉了拓跋硅,之后,拓跋硅迅速平定了叛乱,从此,穆崇开始得到拓跋硅的宠幸。

  拓跋硅称魏王后,穆崇被任命为征虏将军,跟随拓跋硅四处征战,后官至太尉等职,爵位后来升至安邑公。于是从穆崇开始,这支穆姓在北魏王朝中就大为显赫了。

  穆崇的长子穆遂留因战功被封为零陵侯。另外几个儿子也官居高位。穆观是穆崇的次子,继承了穆崇的爵位,北魏太武帝事无大小,都要征求穆观的意见;穆颉是穆崇的小儿子,勇猛异常,曾在虎口中救下太武帝,官至征西大将军。

  北魏时的穆姓家族可谓是占尽了风头,穆崇和他的儿子穆观、孙子穆寿、曾孙穆平国、玄孙穆罴五世袭封宜都王,后世称“五王穆氏”;穆崇和他的儿子穆观,孙子穆寿都曾任太尉,后世称“三世三公”。

  此外,北魏的穆氏家族曾有14人娶了公主,1人娶了郡主,3人嫁给了皇室,其门楣之盛,在北魏一朝的大臣中无人能比。

  同样辉煌的还有穆宁父子五名士,穆宁的父亲名叫穆元休,当时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曾经写了十篇《洪范外传》献给了唐玄宗,唐玄宗非常高兴,赏给穆元休很多布帛,并任命为安阳令。

  穆宁从小接受了父亲的熏陶,为人清正谨慎、刚直不阿,十分看重气节,喜欢广交朋友,年轻的时候就被任命为盐山(今河北盐城)尉。安史之乱时,穆宁组织人马斩杀叛军刘道玄和来劝降者,后来因害怕叛军报复,穆宁被革职。

  后来,穆宁的仕途却多有不顺,直到贞元十年去世,也终未能一展大志。

  穆宁的4个儿子在当时声誉很高,而且又有才学,当时的人用几种美味食品来形容他们兄弟四人,说穆赞脱俗而又有风度,可以比作奶酪;穆质貌美并仁义,可以比作酥油;穆员可以比作美酒;穆赏可以比作乳腐。穆宁一家家教清严,后世许多士大夫在评论历代家法时,都认为应首推穆宁一家,这也成就了他们父子5个名士。

  5

  秉承先贤穆氏祖德佑后人

  穆桂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可与花木兰相提并论的巾帼英雄。

  穆桂英武艺超群、机智勇敢,是女将中仅次于余太君的杰出人物。关于她的各类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历史上也许并无穆桂英这个人物。

  有学者考证,杨文广曾娶少数民族的慕容氏之女为妻,慕容氏英勇善战,且“慕”与“穆”同音,穆桂英的原形极有可能是这位慕容氏之女。

  那么,二人的夫妻关系怎么会变成了母子关系呢?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杨家将第二代、第三代之间间隔时间太长,民间艺人便在第二代、第三代之间增加了杨宗保这一代,并以慕容氏之女为原型塑造了杨宗保的妻子穆桂英。

  就目前所知,杨宗保、穆桂英二人最早出现在《杨家将演义》一书中,此后,有关穆桂英的艺术不断出现,全国各地因此出现了许多与她相关的遗迹。如洪泽湖上的穆墩岛。岛上有“穆棒英点将台”,相传穆桂英曾在这里点兵遣将,抵抗辽国入侵。

  北京市西南穆家口村的穆柯寨,传说曾是穆桂英当年占山为王时的山寨遗址,经专家考证,这里曾是辽宋交兵的古战场。穆柯寨中有弯弯曲曲的山路,三道寨门,以及聚义厅、练武场、点将台、穆桂英闺房、招亲房、射箭场、迷魂阵、草料场、古寨墙、天门阵图等。

  位于山东沂山南麓齐长城中段书案岭与大砚山的穆陵关,史称齐南天险。穆陵关名称的由来,与一位传说中的穆姓女英雄有关。

  相传,齐宣王有一位穆姓王妃,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武艺出众,勇猛善战,深得齐宣王喜爱。齐宣王有一次出巡到这里,正碰上楚国军队进犯。眼看着楚军步步进逼,毫无准备的齐宣王束手无策。这时,穆妃带兵勇猛拼杀,楚军南逃,穆妃率兵追赶,在这里遇到楚军伏兵,不幸中箭身亡。齐宣王悲痛万分,下令在这个地方建陵,厚葬了穆妃。

  由于此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齐宣王又在两山之间建起一座二层城楼,将城楼命名为穆陵关。

  河南是穆姓的起源地,商丘的微子墓、穆氏四合院、洛阳龙门石窟等都与穆姓有关的历史遗迹。2000年9月,加蓬的穆根吉一行还曾来河南寻根谒祖。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