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氏

家族客服白露 发布于 2016-07-15 10:36 访问次数 228

    冒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族人多以荥阳、砀郡、海陵、江都为郡望。

水绘园


  冒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族人多以荥阳、砀郡、海陵、江都为郡望。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上古伏羲氏之子汤氏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伏羲氏为汤古氏之子,所以在风姓中要保留族徽,为此风的古体字为“颺”。因十日为伏羲氏之子,十日必是汤谷的主人。在史籍《海外东经》中考证道:“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十日拆装组合为“早”,早临水而居曰“汤”,所以十日族以汤为姓氏。


  在民族分衍的过程中,湯姓的后裔子孙在西周初期有被周公姬旦封居于冒邑者(今安徽砀山),后冒邑被宋国吞并,其后裔子孙即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冒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诸侯冃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该支冒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氏族。根据殷墟卜辞的记载,早在商王朝时期就有一个叫“冃”的方国存在。冃国人以方国名称为氏,称冃氏,古“冃”字就是“冒”字,冃氏即冒氏。冃国(冒国)一直到西周早期还存在,为伯爵诸侯国,其君主称为冒伯。著名的西周青铜器“冒伯敦”就是冒国的彝器。


  该支冒氏族人皆尊奉冒伯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蚡(棼)冒,属于以先祖名字省文简化为氏。


  据史籍《韩非子·和氏》、《外储说左上》等的记载,在楚武王之前有楚厉王,被楚武王追称为“楚蚡冒”。又据史籍《战国策·楚一》中的记载:“棼冒勃苏”,楚有棼冒氏(棼冒即蚡冒),后简改为冒氏。在楚蚡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君号为姓氏者,称冒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江苏泰州蒙古脱脱部贵族德新,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黄帝属下臣子于则,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于则,传说是远古黄帝时期的臣子,他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从此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其功勋巨大,被封在于邑(今河南内乡),称于则,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于氏,世代相传至今。


  于氏族人通常皆尊奉于则为得姓始祖。


  郡望:


  荥阳郡:河南省郑州市以北的武陟、荥阳一带古称“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


  海陵郡:周朝时期称海阳,汉朝初期名为海陵,西汉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


  砀 郡:即今安徽省的砀山县,以原境内有砀山而得名。


  江都郡:即广陵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堂号:


  砀山堂:以望立堂,亦称陈定堂、梁国堂。


  海陵堂:以望立堂,亦称吴陵堂、泰州堂。


  江都堂:以望立堂,亦称广陵堂、江阳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补国堂、邲邑堂、朱仙堂。


  榜花堂:资料有待补充。


  留耕堂: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荥阳世泽;水绘家声:上联典指冒氏一族为战国时楚国棼冒之后,望出荥阳。下联典指明朝末期冒氏大族酋冒辟疆在如皋筑有水绘园。


  生于宦族,育自胄闱:传说此为明朝隆庆皇帝“御口”所述,记载于《冒氏族谱》中,成为江苏如皋冒氏宗祠楹联。


  历史名人:


  冒致中:(公元1317~?年待考),字东林;江苏常熟人,居海陵(今江苏泰州)。著名元末明初隐士。


  冒启之:(公元1319~1402年),冒致中二弟;江苏常熟人。江苏泰州冒氏一世祖。


  冒 桧:(公元1321~?年待考),字友松,号巢民,冒致中三弟;江苏常熟人,元末避乱迁居如皋东陈河东。著名明朝大臣。


  冒 政:(公元1443~1520年),冒启之的五世孙;江苏如皋人。著名明朝大臣。


  冒政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有事远出,必携书一卷,时时诵读,因此饱受汉儒三刚五常、忠君恤民的熏染,成为明朝一代著名清廉高官。


  冒 襄:(公元1611~1693年),字璧疆,冒起宗之子;江苏如皋人。著名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襄是明末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冒襄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十四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