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姓

家族客服白露 发布于 2016-06-14 09:58 访问次数 546

    归氏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七十一位门阀,望族出京兆。

归有光像


  姓氏渊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在归藏国当部落首领(今湖北秭归),即大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归藏君。


  其后,黄帝之后代归藏君世守归藏国,遂以“归藏”国名为姓氏,称归藏氏,后逐渐又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归氏、藏氏,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源流二


  源于归姓,出自春秋时胡子国国姓,属于以国姓为氏。归姓历史古老,被史家称为归夷,属于东夷集团一支。归姓部落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带地区,后来遭到商王武丁的讨伐,被迫四处播迁,大部分归姓族人不愿臣服于商王朝,因而整族向南迁移。其中一支归族人迁居于颖州汝阴胡地(今安徽阜阳),在这里建立起胡国。西周初期,归姓胡国没有参与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及管叔、蔡叔等的叛乱,因此被周公旦敕封为子爵,因称胡子国。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得也很清楚:“胡子国,归氏。”春秋时期,归姓胡子国传至君主归豹,在周敬王姬丐二十六年(楚昭王熊壬二十二年,公元前494年),被强大的楚国军队所灭,这在史书《春秋·定公十五年》中记载:“楚灭胡,以胡子豹归是也。”楚昭王在灭了归姓胡子国之后,又在汝阴西北建立了胡城,以百越族之貀国的王族后代为国君,称貀归,其国仍称胡子国,辖地仍在今安徽阜阳地区,即故归姓胡子国之境。


  此后,在故归姓胡国的贵族子孙与貀姓胡国之贵族子孙以及国民中,皆有以原归姓胡子国之国姓为姓氏者,称归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归氏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七十一位门阀,望族出京兆(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南阳市新野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钦北区、南宁市武鸣县,广东省的广州市,江苏省的苏州市、常熟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德清县、海宁市,上海市嘉定区,陕西省的乾县,台湾省等地,均有归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归 登:唐代归崇敬的儿子,也当兵部尚书的高官。


  归 融:唐氏归崇敬的孙子,也当兵部尚书的高官。归家爷孙三代都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当时为佳话。而且归融当官特别出色,他为人正直,不怕权贵,秉公办事。他写得一手好文章。


  归 蔼:字文彦,后唐吴郡人。曾祖登,祖融,父仁泽,位皆至列曹尚书、观察使。蔼登进士第,及升朝,遍历三署。案:以下疑有阙文。据《旧唐书·昭宗纪》:天佑元年七月,宴于文思殿。朱全忠入,百官或坐于廊下,全忠怒,笞通引官何凝。丙寅,制金紫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上柱国韩仪责授棣州司马,侍御史归蔼责授登州司户,坐百官傲全忠也。同光初,为尚书右丞,迁刑、户二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致仕,卒年七十六岁。


  归有光:字熙甫(1507—1571年),明代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官南京太仆寺丞。长于散文,反对王世贞等“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其文朴素简洁,甚受当时人推重。有《震川先生集》。


  归 庄


  清初文学家。一名祚明(1613-1673),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桓轩,昆山(属今江苏省)人。归有光曾孙,明末复社成员。曾参加昆山抗清斗争,失败后改僧装亡命。善书画,能诗文。《万古愁》为其所作。文集已佚。


收藏   ( 0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可以输入300个字